今天由中曼集团(郝东磊)带来“图片故事:井队技术员郭成的一天”。
01 | 在中曼延安项目有这样一位90后阳光大男孩,今年28岁的他平日里话虽然不多,但工作起来却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他就是中曼2队技术员郭成,2019年从东北石油大学地质专业一毕业,他就来到了中曼钻井,每天穿梭于井架、泥浆罐、录井、定向房之间,用勤劳的双手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内涵。
02 | 9月6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郭成就穿戴好蓝色工衣、白色安全帽,大踏步来到定向房,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各类数据,并询问着:“现在井深多少米?井斜多少度?”定向工程师杨永为告诉他,“现在打到了1936米,井斜18.1度,现场一切正常。”
03| 钻井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要紧密衔接,在录井房,他像了解自己孩子发育一样,详细了解录井仪器上钻时、气测等10余项技术参数,随时做到对千这口井的地层了如指掌。
04 | 俗话说,泥浆是钻井的血液,郭成每天都会多次走上泥浆罐,时不时抓一把震动筛里的岩屑,用手一捻,地质专业毕业的他就能对地层情况判断个大差不差,然后走到震动筛对面的坐岗房里查看《钻井坐岗记录》,上面的数据每隔15分钟都会更新1次,对于异常的数据,他会第一时间与泥浆工王安强沟通交流,确认无误后才会离开。
05 | 随后,郭成爬上钻台、走进司钻房,此时,他一边目不转睛地查看密密麻麻的仪表盘上的各类数据,一边与司钻王永建交流此时的打钻情况,提醒他即将打到漏层,一定要时刻观察钻压、泵压、扭矩等关键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就通过对讲机告知井队大班人员。
06 | 郭成说,作为一线技术人员,从节流管汇到防喷器、控制台,哪一块都要随时关注好,这些设备虽然平时使用不了,但现场一旦突发溢流等紧急情况,它们既能避免地层流体进一步流入井内,又可以通过泄压的方式实现软关井,所每天都要认真检查好开关阀门。
07 | 吃过午饭,郭成坐在电脑前,开始整理各类技术报表,他说,这几年在中曼钻井学到了许多技术,刚开始在玛湖项目的岗位是实习技术员,今年初来到了陕北,项目的技术、泥浆专家驻井期间,他经常主动跟着学习,技术也提升的很快,不久前,他成功转为了井队的正式技术员。
08 | 下午15点,太阳火辣辣地照耀着整个井场,在井架的外侧,郭成和同事一起拉开防雨布,对有维修价值的磨损严重的钻杆接头和泵扣挑选出来,固定在叉车上,让泥浆主管杨美利开着叉车运送至经常外的皮卡车上。
09 | 泵扣太重,搬到皮卡车厢的时候,满头大汗的郭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跟同事合力把需要维修的设备一一抬到皮卡车上,拉到专业的维修点进行维修,他说,虽然辛苦一些,但是这样维修下来继续使用,既能保证钻井安全,又能节约成本。
10 |下午18时,依然在现场忙碌的他告诉我,干好工作、学好技术胜过一切,他感谢中曼对自己的培养,不久前中曼中标伊拉克钻井工程项目大单后,集团发布了举办涉外英语钻井培训,从国内各井队遴选优秀钻井人才,他也积极报名并被推荐上去,“走出国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为中曼海外工程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1 | 郭成作为井队骨干,平时24小时吃住在井场,晚上21时,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他想起了远在黑龙江扶远县的父母,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作为独生子的过程晚上一有空就会拨通了母亲的微信视频电话,跟老人唠唠嗑,他会问一下爸妈家里的庄稼情况,嘱咐老人干活别累着,身体最重要。
12 | 这次除了跟父母唠嗑之外,郭成也把自己在中曼技术员转正和已经报名希望跟着中曼的队伍走出国门前往伊拉克发展的情况给老人做了汇报,母亲在微信那头对于儿子的决定显然很满意,叮嘱说,农村的娃娃走出国门不容易,爸爸妈妈一辈子没出去过,你在国外要更加努力,一定要把那里的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工作上要为公司争光、为祖国添彩。(郝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