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废旧物资 >

(能源互联网)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强能源互联助力实现碳中和

今天由《中国能源报》带来“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强能源互联助力实现碳中和”。

10月12—14日,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我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出席会议并表示,长期以来,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能源互联网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了指导意见,并开展了产业化示范,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下一步,将着眼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目标任务,继续多措并举,加快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她强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正奋力推动能源互联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技术的发展。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也表示,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来源和重要技术路径,正迎来难得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 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诺,覆盖了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73%以上和世界经济70%以上的国家。9月22号,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以打造碳中和创新战略的科技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在他看来,我国的碳中和面临“三高一短”的挑战,即高碳的能源结构;高碳的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仍在进程中,碳增量高;同时,跟欧美相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短。

贺克斌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涉及生态文明、气候履约、美丽中国、产业竞争等多层面的战略意义,切入点是气候履约,最核心的是产业竞争。他认为:“从全球风光资源的分布看,世界经济正从资源依赖型走向技术依赖型。”全球风光分布较为均匀,谁能更经济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是关键。

贺克斌认为,从能源结构降碳讲,到205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例需超过85%,非化石电力在总电量中的比重需要超过90%,届时,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将超过60亿千瓦,约为2020年累计装机量的11倍。这个进程中,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快速提升,1990年,光伏发电超过100美元/千瓦时,而到了2020年,已下降至约为1美分/千瓦时。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我国344个地级市的光伏发电已经可以实现比电网供电更低的价格。

“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全面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贺克斌认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需要系统性升级,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电网调度基本可以解决;第二阶段,提高备用容量,挖掘系统现有灵活性潜力;第三阶段,需要整体系统的优化,提高整个源网荷储在内的系统灵活性;第四阶段,需要采取先进灵活性技术的保障。这期间,尤为重要的是系统优化和规模集成技术,一是需要把握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将需求减量、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循环链等先进理念和技术融入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实现节能减排;二是大力发展“发、供、用、储”的新型电力系统优化集成技术,支持快速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转变的智能电网技术,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及微电网的规模化储能集成技术;三是加强设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提高终端用能效率的系统优化技术。

国际能源署今年发布的《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指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50%目前尚未成熟。其中,包括能源互联、氢能等18个子类。

根据统计,2021—2025年间,绿色刺激措施和“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已有累计44.6万亿元投资,涉及可再生能源友好的能源电力系统的约为4.7万亿元,其中大量资金投向能源互联网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约为2万亿元,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约为8000亿元。北京清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赖晓文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系统运行的技术体系也亟待全面革新,电力系统需要充分调动电源侧、负荷侧的多种能源形式协同互动,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基础,但实际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创新技术手段和工具,优化源-网-荷-储系统中的资源配置。

版权声明

再生资源信息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